9月28日,js3845金沙线路问道·学术工作坊线上开展第10期讲座,副教授申楠、助理教授杨帆、助理教授王威力三位青年教师围绕“新时代的国际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主题进行分享交流,我院副院长孙鹤立致辞,陈积银教授总结点评,本次工作坊吸引了300余位师生的热情参与。
孙鹤立副院长表示问道·学术工作坊线将从本期开始改版,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并为更多的青年学者创造探讨学科热点、促进学术合作、聆听大师点评的机会。
交流分享阶段,申楠根据当前国际传播现状,做了关于“海外媒体国家形象和政治领导人形象塑造”的主题报告,她通过对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的梳理,指出信息的跨国流动由来已久,国家权力、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立息息相关。针对我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挑战,应当做好对于“国际传播”定位的转向,将其从功能性的理解范式,转化为基于自身话语体系研究的战略性布局,同时,在叙事层面,也要做好从中国经验到中国体验;从信息模式到故事模式;从“硬话语”到“软话语”的转变。
杨帆的报告题为“国际传播中的政治精准投放”,对1992年以来中国对外传播活动进行了划分,展示了中国国际传播效果困境的结构功能主义模型。在此基础上,杨帆结合政治精准投放的现状,对美国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进行了梳理分析,他指出,不同身份的美国用户对于涉华议题的关注度不同,这与美国用户的政治倾向、文化环境具有较大关联,因此,国际传播的投放应当针对不同用户实现精准传播。
王威力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访英的具体案例做了题为“国际传播中的比较媒介研究:从方法到案例”的报告。他系统梳理了比较媒介研究的发展历程与主流定义,将比较媒介研究划分为比较媒介体制与比较媒介内容两方面。针对案例,王威力比较了东西方媒体对于该活动的报道,指出政治领导人个性化的行为,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之间创造了相似之处。同时,他认为中国需要提升对于关键人物的影响力,才能有效地对外传递实力信息,而“共情”、“共利”的传播思路有助于双方彼此理解。
最后,陈积银教授对整个主题讲座进行了点评,他充分肯定了三位青年教师对于国际传播方向的研究和思考,指出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对国际受众进行细分,不仅要做到“借船出海”,更要做到“造船出海”,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相关主题的讨论研究中来。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围绕国际传播展示了多样的视角和观点,给听众们很大启发,在思想的交流中本次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