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术工作坊第十九期“标语的力量——将实验思维融入人文社科”举办

发布时间:2018-04-24 14:27点击:


4月23日下午2点,js3845金沙线路(以下简称我院)第十九期学术工作坊在主楼E座412办公室举办。本期工作坊特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林升栋教授及团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本期工作坊分为三场进行,分别为林升栋教授的“标语的力量——将实验思维融入人文社科”、侯凡跃博士生的“水墨画的审美机制”、宣长春博士生的“中西方说服的文化原型与内在理路”。西安交通大学我院院长李明德教授以及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期学术工作坊。李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林升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李院长表示,林升栋教授团队的研究选题很新颖,研究方法与研究思维都让人耳目一新。

林升栋教授以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从“白城天桥”实验讲起,给大家带来脑洞大开的学术分享。“白城天桥”实验结果表明,标语对于行人横穿马路行为的劝服效果具有差异性,“你丑你横穿”标语的劝服效果最强。该实验也引起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全网累积关注量超过9000万。林教授还分享了厦门大学公共厕所厕纸改造实验。在放厕纸的墙壁上加入有趣的用纸长度提醒,如用“淑女”和“绅士”分类等,能够有效节省厕纸用量。正如林升栋教授所言,“小小的设计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谈到社会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方面,林教授表示,社会科学的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受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很难复制,不能以自然科学的标准审视社会科学的实验。林教授总结出“实验的方法+人文的解读”的社会科学实验研究思维方法,即抛弃狭义的可复制性,承认经典的不可再现性,追求广义的可复制性,建立有弹性的理论框架。林教授指出,做研究要“睁大眼睛看世界”注意生活中有趣、好玩、有价值的现象,要“知行合一,做本土学问。”

博士生侯凡跃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讨“水墨画的审美心理机制”。中国艺术是否只能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是否能以中西方都能认可的研究范式展开重要问题的讨论?这是侯凡跃博士研究中国水墨画的初衷。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主客相随在中国水墨画中是否存在,如何证明?主客相随的追求和境界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审美效果。他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确定可证对象与可操作化概念,运用通感原理,提出“观看水墨画瀑布时感知到的水流声要比相似的油画瀑布时显得真切而宏大”等假设进行实验,逐一验证。在交流过程中,侯凡跃博士应张立老师邀请,与即将开题的2017级硕士生分享了自己的选题经历。他认为选题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要敢想、不怕困难,要与导师多沟通。

博士生宣长春分享了最新研究“中西方说服的文化原型与内在理路”。相较于西方说服的源远流长,国内研究仍显单薄。宣博士尝试通过对文化原型的考察,回溯说服发轫的最初场景,进而勾勒出中西方说服的原始样态。在中西方说服的内在理路层面,中国的说服比较强调情境性,西方偏于普适性、单一性,摆脱情景设置。在学术交流环节中,宣博士应陈强副教授邀请,就如何开展案例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表示案例的选择是基于日常的积累,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积累有趣的案例,形成自己的案例库,根据不同选题的需求选择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核心思路是先自下而上的发现研究问题,再自上而下的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去验证、解释问题。

工作坊的最后,林升栋教授对我院师生的热情相待表示感谢,并邀请学院师生到厦门大学交流。他讲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互相交流分享便是互相学习进步的过程。



撰稿:王美霞

摄影:王美霞